四十歲的年紀,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,很多人都會從這一刻開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,日子可以一眼就望到底,但是一天比一天過得糟心。
這樣的日子過得一點意義都沒有,于是,很多女人就開始后悔,覺得如果自己當初可以努力一點,會不會就有不同的結局,最起碼不會是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,然而,人生從來都不會販賣后悔藥,日子也很難清零從頭開始。
有些女人,她們深刻地明白,對未來最好的饋贈就是對現在慷慨,于是,她們在還年輕的歲月里,不斷地努力、奮斗以及提升自己,她們永遠都優于昨天的自己,所以她們永遠都不會體會到晚景凄涼是什麼意思。
我們唯有在之前做好打算,才能夠避免未來對可能發生的變故措手不及,所以,女人過了40歲,記得為自己留好「后路」,避免晚景凄涼。
當我們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時候,無形中就會壓抑本該屬于自己的需求。
電影《八二年生的金智英》里面的女主金智英在丈夫工作的時候,為了讓他有更好的晉升空間,她選擇辭職,安心在家里相夫教子,可以說,金智英為這個家庭犧牲了本該屬于自己的發展。
可是,在婆婆的眼里,她就是一個只知道花兒子錢的人;在路人的眼里,她是一個可以悠閑喝著咖啡,不需要工作的「米蟲」,他們從來都不會看到金智英在家里半夜抱著孩子走來走去的身影,他們也看不到金智英的衣柜里已經好幾年沒有添置新衣服了。
我們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我們以為,可以換來尊重和平等,可是到最后換來的卻是鄙夷和不被理解。
曾經看過作者克里斯多福·孟在其著作《親密關系》這本書中,寫過這樣一句話——
「我們為了吸引心中的白馬王子,我們必須假裝自己有那些需要那個人來彌補的特質。」
當我們忙著觀察別人的時候,如果忘了觀察自己,那麼等待自己的就只會是迷茫和無助了。
所有的關系都是建立在一個平衡的狀態,尊重別人的需求,但也要尊重自己的需求,這樣才能夠維持在[兩.性]關系中的平等,也是一個中年女人不會發生晚景凄涼的悲劇。
在央視舉辦的節目《主持人大賽》中,曾經的央視一姐董卿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。
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,能夠在央視工作,那就相當于是有了一輩子的鐵飯碗,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,然而,董卿卻放棄了,因為一次失誤,即便這次失誤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微乎其微,甚至是都察覺不到的。
離開了央視的董卿一個人前往異國他鄉深造,她提升自己,充實自己的內心,不管每天多忙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書,通縮知識來撫平自己的靈魂。
董卿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,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,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,它更能給人快樂。」
所以,她的內心變得充實,她的內心無懼無畏,不會有后顧之憂,所以才會拋棄安逸,跳出舒適圈成就了一個站在《主持人大賽》上熠熠生輝的董卿,成為了「若有詩書氣自華,歲月從不敗美人」的代表。
人這一生要不斷地改變自己才能夠成就更好的自己,才能夠享受更好的人生。
衰老,好像是很多女人聞之色變的一臉事情,然后,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沒必要的焦慮,一邊斥巨資保養自己的皮膚,一邊又因為無法抵抗歲月的流逝而長出來的皺紋暗自神傷。
不管在什麼時候,我們都需要接受自己,接受自己的衰老,明白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是來自歲月的饋贈,是人生中都要經歷的一件事情,沒有焦慮的必要。
電影《印式英語》里有一段話是這麼說得「如果你不喜歡自己,就會連周圍一切都討厭,但如果你學會愛自己,周圍的一切都會漸漸變得有吸引力,原本沉寂如死水的生活,就開始變得煥然一新,變得美好。
」
我們要坦然地接受衰老,然后把每一天當作最后一天來過,也只有正確接納了衰老的事實,我們才能更加努力地去活好現在的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