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鍾書曾說過一句話:「洗一個澡,看一朵花,吃一頓飯,假使你覺得快活,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,花開得好,或者菜合你口味,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。」
一個人要想活得通透,心上無掛礙,就一定要活得簡單、純粹。
學會放空自己,不停地為生命做減法,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。
01
放空欲望
常言道:「有欲者累,無欲者安,無欲者強。」
一個人如果物欲太強,就必然會付出精神上的代價。
其實,真正理想的生活,不是擁有很多,而是想要的很少。
當一個人學會放空自己的欲望,知足常樂,才能輕裝前行。
錢鍾書在清華大學任教時,家中除了一張桌子和沙發外,幾乎沒有任何家具,連僅有的兩張「椅子」也是用木箱替代。
因出演《圍城》,陳道明曾先后三次登門拜訪錢鍾書。
回到家,他感嘆道:「錢老家中,唯一響的東西是藥鍋子。」
沒有電話,沒有電視,也沒有錄像機,但你卻能在他家里聞到書香,聽到平靜,看到豐盈與從容。
錢鍾書一生,都不是為欲望而活,而是放空欲望,忠于本心,活得灑脫而自在。
作家周國平說:「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欲望,滿足于過比較簡單的生活,生命的疆域會更加寬闊。」
放空欲望,保持生活的簡樸,心靈的富足,才是生命的至高境界。
不汲汲于物質,不汲汲于富貴,也才能更從容、更充實地享受人生。
02
放空成就
冰心說:「冠冕是暫時的光輝,是永久的束縛。」
過去的種種成就,是榮譽,但更是一種束縛。
就像登山,登上山頂后,只有選擇下山,才能另攀高峰。
一個人也只有放空過往的成就,一直往前走,才能優于過去的自己。
錢鍾書才華橫溢,是國內外聞名的作家和學者,成就也舉世矚目。
有位外國記者甚至說:「他來中國有兩個愿望,一是看萬里長城,二是看錢鍾書。」
還有一個外國讀者因為看了錢鍾書《圍城》,想前來拜訪。
輾轉聯系上后,錢鍾書卻在電話中說:「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,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雞呢?」
錢鍾書從不放任自己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,而是專心學術,潛心寫作。
也正是如此,他才能創作出《管錐篇》、《談藝錄》、《圍城》等驚世名篇。
正如《論語》中說:「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。」
真正的智者,都懂得及時放空自己的成就,不因過去而止步不前。
如此,才能身無牽絆,飛得更高更遠,從優秀走向卓越,鑄造新的成功。
03
放空情緒
錢鍾書說:「那些花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事,總是會被偶爾的情緒失控全部推翻。」
處于不良情緒中的人,往往是不理智的,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斷。
一個人最難得的修養,就是能夠化解、放空情緒,讓自己穩定下來。
錢鍾書回國后在西南聯大外文系任教,打算在這成就一番事業。
但因為他眼界極高,說話耿直,得罪了不少人,很多人明里暗里給他穿小鞋。
錢鍾書不愿沉淪人事傾軋中,也沒有被情緒左右,而是冷靜請辭,前往湖南藍田師范學院擔任系主任。
在這里,他身心放松,情緒通達,不僅創作出久負盛名的《談藝錄》,這段經歷還成了他創作《圍城》的素材。
《莊子》有言:「人莫鑒于流水,而鑒于止水,唯止能止眾止。」
意思是說,人的情緒不能像流水那般多變,而是要像止水般平和。
閱歷越深越明白,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,艱難險阻才是常態。
遇到小事大事如果都情緒化處理,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內耗。
學會放空情緒,為心靈減負,縱使前路再多波瀾,也能從容不迫,一往無前。
04
放空心靈
國學大師梁漱溟說:「苦悶的來源,即在于心地不單純。」
一個人的心靈,越清澈,越簡單,人生才能越輕松自在。
懂得放空心靈,活得有趣的人,也更容易收獲幸福快樂。
錢鍾書就是如此,即便是年華向晚,內心卻始終著保有一份稚氣天真。
楊絳寫過很多關于錢鍾書的趣事,其中最有名的當屬「錢鍾書幫貓打架」。
錢鍾書夫婦和林徽因曾做過一段時間的鄰居,正好兩家都養貓。
有次,兩只貓打起來了,錢鍾書怕自家貓吃虧,還拿著根長竹竿幫忙。
于是,林徽因家里的貓,經常被錢鍾書這個「大幫兇」打得屁滾尿流。
還有一回,錢鍾書趁楊絳熟睡時,給她畫大花臉,誰知墨痕太難清洗。
此后,錢鍾書只在紙上給楊絳畫肖像,再添上眼鏡、胡子,自己偷樂,聊以過癮。
三毛說:「成熟不是為了走向復雜,而是為了抵達天真。」
一個人真正的成熟,是認清生活真相后,依舊熱愛生活。
知世故卻不世故,歷圓滑而彌天真,樂觀積極地過好每一天。
《了凡四訓》中說:「昨日種種,譬如昨日ㄙˇ;今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
」
做人,既要沉淀自己積累厚度,更要及時放空自己學會歸零。
放空自己,才能更好地重新出發,成為更好的自己,遇見更好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