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年齡的關系,小朋友經常會說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話,父母習以為常,但有這樣一個小孩,因為一句說出的話嚇壞了媽媽。錢女士的兒子今年三歲多,小孩各方面發育比較遲,也許是早產的關系,開口也比同齡小孩晚,因此常常會說出一些比較奇怪的話。
這天周末錢女士帶小孩逛完商場之后便坐公交車回家,天已經慢慢黑了,公交車上沒有幾個人,此時兒子說出了一句話嚇壞了媽媽:「媽媽,車上那幾個人沒脖子」!三歲多的小孩說出這樣一句話,不僅嚇壞了媽媽,同時也讓乘客們非常擔憂。
都說小朋友能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,錢女士以為孩子「中招」了,于是連忙告訴小孩不能亂說話。但孩子仍然說:「媽媽你仔細看一下,這幾個人真的沒有脖子」。
順著小孩手指的方向,錢女士細看過去哭笑不得,原來這一切都是誤會,小孩指的是愛心專座上指示牌的人。乘客們知道真相之后終于松了口氣,大晚上坐車,小孩說出這句話,的確會讓人誤會。
其實像這樣的事情,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過,由于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比較弱,所以才會出現誤會。大部分人認為是孩子的童言無忌,但其實小孩表達不清也是有原因的。
①:缺乏交流
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比較小,不可能像大人一樣表達自己的情緒,因此常常會忽略和他們交流。
但其實小朋友過了兩歲之后就會出現自我意識,他們希望與人交流,渴望父母跟自己說話。如果家長與小朋友的交流比較少,那麼小孩在語言能力上肯定會有所欠缺,因為他們缺少機會說話。
②:不自信
還有一些小孩之所以不敢說話,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,有可能在他們小的時候,因為說錯話被大人嘲笑或者直接被父母阻止。這些都會讓小孩認為,話不能隨便說,一旦說錯了就會被爸爸媽媽責備,時間一長,他們對說話這件事就會產生恐懼,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。
掌握語言能力,表達自己內心想法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本領,如果小朋友輸在了這方面,家長一定要及時去糾正他們的行為。
一、多跟小孩說話
在小孩剛出生的時候,家長就應該跟他們多說話,雖然小朋友沒辦法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,但他們也會因為家長不斷跟他們交流,而喜歡上說話。當他們剛開始咿呀學語時,家長也要跟他們多溝通,這樣小孩才會慢慢愿意說出內心的想法,這樣一來也增進了親子關系。
二、及時糾正錯誤
小朋友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大多都是幾個字幾個字說,不會掌握完整的語句,同時語言表達也不會特別流暢,甚至還會出現許多錯誤。因此當小孩出現語言錯誤的時候,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,讓小孩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,這樣才能及時改正。
三、教育小孩多讀書
閱讀可以讓小朋友獲取更多的知識,而且也能增加詞匯量,從小多讀書能給孩子的未來提供很多好處。當小朋友處于幼齡階段時,家長可以給他們購買一些繪本,和小孩一起閱讀,慢慢的讓小孩自己主動講一小故事,讓他們嘗試自己組織語言。
家長想要提高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,就要創造機會,與小孩多溝通,讓他們多說話。這樣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自信,敢于說出內心的想法,相信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期待的事。
(本文內容皆為原創,轉載請注明,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