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語堂,曾說「即使夢想再怎麼模糊,它永遠潛伏在我們心底...,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,有一個理由去堅強。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,到哪裡都是流浪。高樓大廈、車水馬龍,城市的繁雜與喧囂讓多少人還能感受到生活的色彩?讓生活慢下來,讓煩躁冷卻,把焦慮拋開!這是一個隻屬於我們的——仲夏夜之夢!
在距離廣西桂林市竹江碼頭不遠處的畔塘村,人稱「羅姐」的民宿業主羅雙葉在這裡開了一家叫「朴宿山居」的民宿。民宿由村裡的老土房改造而成,外表看毫不起眼,只有門口一個小小的標牌提醒著人們這裡的不同。羅姐用4年的時間,在老房舍的後院打造了一個具有英式風格的花園,也讓這裡成為了桂林少有的園藝民宿。
說到為什麼要在這裡打造民宿,羅姐說,「我原先在樓頂種花覺得很有意思,更遠一點說,是我一直有山水情節,(上世紀)90年代的時候就想在陽朔找一個這樣的地方,但一直沒有如願。」退休之後,因為年紀大來回奔波不方便,再加上先生還在工作,羅姐放棄陽朔,轉而尋找離市區更近的地方。
4年前,她對一位朋友說想在農村找一個可以自己種花種菜的房子,在朋友的帶領下來到了畔塘村,「看到似山門一樣的高堤時,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就像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裡寫的一樣,當時水草豐美,就動心了。」羅姐說。
一年後的4月,租房的事終於敲定。「當時前面的土牆歪歪斜斜的,後邊的牆都差不多要倒了。」羅姐回憶道,雖然前、後院雜草叢生,一副頹敗的樣子,「但在做園藝的人看來,想到這裡可以種什麼東西,就會兩眼放光。
」
記者在羅姐的帶領下走進了後院的半山園林裡,「第一眼看這一面山,給我的感覺就是古詩裡的‘重重疊疊上瑤台,幾度呼童掃不開’。」她介紹說,這片園林因山勢而建,不改變山的原貌,所有的地方儘量少做水泥硬化。
「桂林的山都是裸露的岩石,泥土是一點點從山下運上來的,目前都已經種上植物了。」記者看到,羅姐四處收集來的植物已種滿了眼前的整面山,野生的油麻藤也在此安靜生長,結出了紫色的果實,「不是說園藝的東西都很漂亮,野生的也一樣。
」羅姐介紹,盛夏時節不利於植物的生長,目前還不是這片園林最美的時候。
茶亭、陽光房、池塘等人工建築散佈山林間,「這個池塘是根據岩石的自然形狀挖出來的,最開始這是一個樹坑,我就說把泥巴挖出來用,石頭一點點摳掉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。」走進陽光房,屋頂的燈是用村民曬襪子的樹枝改造而成的,窗外掛滿了撿來的畫框,「再掛一點綠植,就會像畫一樣,這個陽光房只花了很少的錢。」而在半山亭裡,可以在合適的季節裡休閒品茗,眺望整個村莊。
羅雙葉說,她看了3年的BBC園藝節目,就想做一個英式鄉村花園。這種花園看似散漫不規整,甚至裡面有菜地,還有散養的雞在花園裡散步,但東西是有意種在一起的,如大自然般渾然天成。
民宿的室內採用了新中式風格,羅姐用簡樸的竹繃自己做了落地燈和床頭裝飾品,「一個民宿要有有代表性的東西。」連接民宿上下兩層的是木樓梯,「當你在上面搖晃時,會感受到歲月悠悠。」在二樓的玻璃窗前,可以一覽園林的全貌,「當你目光平視時,就是山跟人對話的情境。當你跟山與石對話時,壓力漸漸就會放下,周圍很安靜,你就會有種凡塵在外,你在內的感覺。」
羅姐說,曾有一位患有抑鬱症,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的女孩來到她這裡,女孩說,面對這片園林時,她感受到了一種安寧,當晚沒有服藥就能入睡。
坐擁一片自己親手打造的後花園,如今羅霜葉的生活讓人羡慕不已,「花園的打造不是想像中的陽春白雪,或是充滿詩意。在夏天,這麼美的花園有很多植物都死了,會很傷感,會掉眼淚想放下不做。」她轉而又想,既然有投入,就不能輕言放棄,「明年再種一棵就好了,就會發現四季更迭,生命輪回你都看到了,就像人生一樣遇到一個坎走不過去了,沒關係再堅持堅持,大不了重頭再來,等到春暖花開,一切都會美到你覺得一切都值了。」
在羅姐看來,民宿是有溫度的,會代表主人的品味修養。她認為,現在很多人做民宿有點急功近利,自家的民宿則更加隨性,平時有客人來就把房子讓出來,她的理念就是讓客人當房子一天的主人,把這裡當成旅途中的家。羅姐介紹,目前花園式民宿仍是稀缺資源。她的民宿為四室一廳的別墅整棟預訂,可以滿足家庭出遊,聚會團建的需要。前段時間她的民宿供不應求,「現在的人很少有個私家花園,如果能獨享會很有吸引力。」
羅姐說,最讓她感到自豪的是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了這個村子,村子的面貌得到改觀,原先積水的道路重新鋪設了路面。下一步,她計畫收集世界各地的花草,進一步升級自己的花園,打造成印象派繪畫一樣的園林。
感謝您的閱讀,我是牧哥,希望下次我們依然能夠相聚在這裡,這裡的空氣因你的活力而清新,這裡的風景因為有你的支持而變得更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