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見過如此狠心的母親嗎?」丈夫去世后,拋下兒子改嫁他人,刪除兒子微信,拉黑他的電話,在最后的一次信息聊天中竟然還對兒子說:「你怎麼不去死!」
這個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叫做劉君榮,今年21歲,他的父親在2014年因心臟病去世,2017年,他的母親改嫁了。劉君榮的母親改嫁時,他才16歲,還在讀高中。
劉君榮有一個親妹妹,母親改嫁后,把妹妹帶去了新的家庭,卻沒有帶他,這使得他心里充滿了對母親的憎恨,覺得母親偏心。
母親改嫁后,劉君榮跟母親仍然保持著聯系,但他的母親卻拒絕告訴他,她改嫁到了哪里。
雖然母親不愿告訴劉君榮她的具體位置,但是劉君榮一直渴望得到母親的關心與陪伴。故而他通過多方打聽,知道了母親改嫁的具體位置。
在得到母親的具體位置后,劉君榮曾多次拜訪過母親,但他每次去,她的母親都不是很待見他,偶爾見面還會惡語相向。
今年,劉君榮在生日的前一天聯系了她的母親,想要借用自己生日的這個契機跟母親緩和一下關系。但不知怎的,他的母親竟然刪除了他的微信,拉黑了他的電話,并且還發信息給他說:「你怎麼不去死!」
母親的做法讓劉君榮既憤怒又心寒,于是他起草了斷絕母子關系的草稿,揚言要跟母親斷絕母子關系。
為了找母親討個說法,劉君榮尋求了媒體的幫助。
據了解,劉君榮曾經在長沙的某專科院校讀書,他大伯負責他的學費,二伯負責他的生活費。
但在2021年,劉君榮因為違反了校規,被學校勸退了。劉君榮說是因為母親對她的漠視才讓他的情緒很不穩定,故而才違反了校規被開除的。
被學校勸退后,劉君榮便在各地打起了零工,但往往是走馬觀花,跟深圳的「
三和大神」一樣,干一天玩三天,所以沒有留下什麼積蓄,只能住在簡易地青年旅社中。
劉君榮說,他之所以是一種這樣的狀態,都是破裂的母子關系造成的,這使得他無法安心工作,每天都活得焦躁不安。
故而他為了擺脫這種狀態,他決心跟母親把事情說清楚,做一個了結,劉君榮便帶著記者來到了母親的家里。
據了解,劉君榮的母親叫做宋琳,2017年,她帶著她的女兒改嫁,她的現任丈夫當時也帶著一個女兒,後來兩人又生下了一個女兒,故而宋琳和丈夫有了三個女兒。
宋琳說之所以不能關照兒子是有原因的,她說她在改嫁后,她的婆家是不允許她把兒子接過來一起住的。
還沒等宋琳說完,劉君榮質問道:「我不奢求跟你住在一起,我只是想要你多關心一下我,你為什麼要把我的微信刪掉,還把我的電話刪除呢?」
聽到兒子這麼說,宋琳沉默了。一旁的記者做起來了和事佬,記者說:「不管前面發生什麼,你們還是先把對方微信加回來,把電話從黑名單里拉出來吧。」
在記者給的台階下,宋琳把兒子劉君榮的微信和電話都加了回來。
隨后,宋琳說出了刪除劉君榮聯系方式的原因,她說劉君榮已經成人,可以自力更生養活自己了,但他卻時常向她索取生活補助,總是以得不到母愛來道德綁架她,這讓她受不了,故而一氣之下刪除了他的聯系方式。
劉君榮聽到母親這麼說,也不否認,他直接對母親說:「我也是你的孩子,我在長沙這麼久了,你一點經濟支持都不給我
。」
宋琳回復道:「你也是讀了大學的人,而且已經成年了,應該去找份穩定的工作,自力更生才對。況且我也沒錢,前面我的腿被燒傷了,無法工作,你也知道這個情況。」隨后便向記者展示她的腿傷。
原來宋琳在干家務時,腳不小心伸到了炭火了,腳踝被嚴重燒傷,一直在家里養傷和帶孩子。
宋琳在家里養傷的同時,還有三個女兒需要照顧,丈夫每月打回3000元的生活費給她,家里還有公公婆婆。也就是說,一家六口人就全靠著丈夫寄回的3000元生活費過日子。
與此同時,宋琳的婆婆還嫌棄她不能出去打工賺錢,整天就知道待在家里,吃了睡,睡了吃,婆媳關系也非常緊張。
各方面的壓力,使得宋琳沒有過多的金錢和精力放在兒子劉君榮的身上,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。
聽了母親的訴說,劉君榮也理解了母親的苦衷,如今他已經不能再繼續上學了,故而他邀請母親一起去長沙打工。
當時宋琳的腿傷已經養得差不多了,早就有外出打工的打算,現在可以跟兒子一起去,還能緩和母子之間的矛盾,提升感情。故而對于兒子的提議,宋琳一口答應了下來,跟婆婆商量好給她在家帶小孩,并且很快便開始收拾東西,打算第二天就去長沙找工作。
對于母親的同意,劉君榮顯得非常高興,他激動地對宋琳說:「媽,等我賺到了錢,以后我養你。」說完后直接上去就給了宋琳一個擁抱。
本以為故事將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,但不該出意外的時候,意外總會發生。
第二天宋琳居然反悔了,他拒絕跟劉君榮一起去長沙打工。明明前一天兩人說得好好的,為何一夜之間宋琳就改變了主意呢?
原來就在出發的那天晚上,劉君榮又跟宋琳吵了一架,他向宋琳提出了兩個方案。
第一個方案:他要求母親宋琳一次性賠償他五十萬,作為過去沒有關心他的補償款。
第二個方案:要宋琳跟她的現任丈夫失婚,然后兩人一起去長沙租房,一起打工生活。
至于劉君榮為何突然提出這麼兩個無理的方案,我們不得而知。宋琳認為兒子劉君榮情緒不穩定,思想不成熟,宋琳覺得他的方案很不現實,故而拒絕再跟他一起去長沙打工。
此時,劉君榮的大姨打來了電話,她說劉君榮簡直是無可救藥,二十多歲的人,還像個啃老族一樣。不去工作,父親死了,總是埋怨母親,活著有什麼意義?」
大姨的說法,讓劉君榮無地自容,直接離開了母親宋琳的家里。
第二天,記者帶著劉君榮再一次來到了宋琳的家中,邀請母子倆一同赴長沙做一次心理輔導,并且給他們報銷一切費用。
但是宋琳還在生劉君榮的氣,無論怎麼勸說,她都拒絕一同前往,最后只有劉君榮去做了心理輔導。
經過心理專家的輔導,劉君榮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
表示以后一定不會再向母親索取經濟上的支持,發誓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,從今往后不會在依靠任何人。
最后,心理咨詢師見到劉君榮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于是便通過關系給他找了一份餐廳前台的工作。
從劉君榮的工作照可以看出,他意氣風發,干勁十足,形象相對以前大有好轉,一改往常墮落的狀態。
對于此事,小編發表一下看法,其實無論是作為母親的宋琳,還是作為兒子的劉君榮,他們都是迫不得已的。
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不心疼自己的孩子,如果不是現實所逼,宋琳是不會對兒子如此冷漠的。她重新組建了家庭,既要照顧家里的孩子,又要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,再加上經濟上的窘迫,不能關照到劉君榮也是無可厚非的,劉君榮應該心疼和理解自己的母親,而不是一味埋怨。
而劉君榮也是個苦命的孩子,父親去世,母親改嫁,沒有父母的支撐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就像是房子沒有房梁,隨時面臨倒塌的危險。
劉君榮向宋琳索要經濟上的支持,我覺得也可以理解,如今大部分剛步入社會的孩子都有父母的幫襯,買車、買房、娶媳婦等,都離不開父母。大環境是這樣,劉君榮這樣的要求也不過分。
但有些人就覺得成年了,就必須自立自強,靠父母就是沒骨氣。說這些話的人,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,18歲上大學有幾個不讓父母供的;娶妻買房子有幾個不讓父母幫的;過年回家有幾個向父母支付了菜錢住宿錢的。
劉君榮在無父無母的情況下生活了那麼多年,在生活與精神上沒少受到打擊與折磨,故而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母親的關愛和支持,這有什麼錯呢?」在這里,我嚴重批評他大姨對他的評價。
最后我想對劉君榮說,無論風雨多大,烏云多密,他們終究會過去,曾經被遮住的陽光依舊燦爛,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