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5日晚上7點多鐘,70歲的王玉明老人對老伴閻寶霞喊了一聲,他要去衛生間洗洗臉,老伴閻寶霞患有阿爾茲海默癥,她誤以為自己的老頭子不在家,于是出門尋找,自此之后,閻寶霞老人杳無音信。這件事情讓王玉明悔恨至極,如果自己再仔細一點,如果自己再細心一點,老伴不至于走丟,他對老伴充滿了愧疚。
自那天起,王玉明老人踏上了尋找老伴閻寶霞的漫長道路,讓他沒想到的是,自己用了2年時間,走過12000多里地,貼了20000多張告示,還是沒有找到老伴閻寶霞。王玉明暗暗下定決心,哪怕是找不著,他也要一直找下去,他要用余生去找回自己的愛人。
溫婉青年遇良淑
王玉明于1948年出生于甘肅省徽縣的一個貧困家庭,生活條件很不好。
1958年,王玉明10歲時,家里遭遇變故,作為頂梁柱的父親因病去世。沒想到,1965年3月份,在王玉明17歲時,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又撒手人寰。
自此,王玉明失去雙親,他的生活更是難以為繼,孤苦伶仃一人。好在,這一年11月份,王玉明到墳前告別了父母,只身一人去參軍了。參軍以后,王玉明的生活條件比起以前改善了很多。
在部隊里,王玉明首先認識了他的大姨姐,也就是老伴閻寶霞的親姐姐。然后通過大姨姐,王玉明又認識了閻寶霞。當時在部隊里每人會發一套毛線衣,王玉明以前很少能穿上線衣,這一套衣服他一穿就是3年,當時毛線都脫爛了。
閻寶霞看著王玉明的毛衣脫線嚴重,悄悄地問他,「你攢下手套沒有」?王玉明回答道,「已經攢了幾副」。閻寶霞告訴他,你快把它們拿過來,我給你織一套毛衣吧。
當時織一套毛衣大約需要20多副手套的毛線才夠,王玉明才攢下12副手套,想織成厚毛衣還差很遠。閻寶霞悄悄地將自己姐姐攢下的手套拿過來十幾副,就這樣湊起來20多副,她給王玉明織了一套厚厚的毛衣。
王玉明老人說,當時自己穿上閻寶霞織的毛衣,甭提心里有多暖和了。當時他就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,這是一個好姑娘,自己一定要將她娶回家。
在王玉明穿上閻寶霞織的毛衣的第二天,閻寶霞的姐姐找到王玉明,她不是來要手套的,而是來當媒人的。她開門見山地告訴王玉明,自己要將妹妹介紹給他,就問王玉明同意不同意。
王玉明既高興又有些擔心,他對閻寶霞的姐姐說到,「我只是個小戰士,而且還是個孤兒,有人給我介紹對象,我感謝還來不及,還能有啥意見」。
閻寶霞的姐姐看王玉明答應了這件事情,就讓他和自己的妹妹先去聊一聊,看看有什麼問題嗎?
王玉明對閻寶霞說,你姐姐將你介紹給了我,你也知道,我17歲時就成了孤兒,我以后還是要回農村去的,你跟著我要吃苦的。
王玉明沒想到,閻寶霞說,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的,我不怕吃苦,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。就此,兩人的婚姻大事定下,這一年,王玉明22歲,閻寶霞17歲。
王玉明此前孤身一人,沒有什麼積蓄,別說拿不出彩禮,就連婚禮上用的東西都沒錢買。為了籌備他的婚禮,司務長幫忙在連里湊錢,一人5毛、2毛、3毛,就這樣湊起來10多塊錢,王玉明能夠順利結婚了。
王玉明用這些錢買了2個大紅色的臉盆、4條毛巾、2面鏡子、1袋子喜糖,這是那時婚禮的標配。晚上,在司務長的主持下,王玉明迎娶了閻寶霞。
這婚一結,王玉明才真正感覺到,自己終于有個家了。
相去萬余里,各在天一涯
新婚8個月后,王玉明接到命令,要到邊疆執行任務,他只能將媳婦閻寶霞送回她的老家河北唐山昌黎縣,而他直接奔赴前線。
再次相見是一年以后的1971年10月份,閻寶霞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,白天勞動,晚上學著給丈夫王玉明做鞋。這一次,她帶著自己親手做的鞋到邊疆去看望丈夫了。
可是非常不巧,王玉明因為任務在身,沒有辦法去車站接閻寶霞,她只能自身一人前往。在憑祥下車后,閻寶霞看到當地有軍用汽車,就趕緊上去詢問。一問正好是王玉明所在的部隊,就這樣,閻寶霞住進了部隊的接待站。
這一次,閻寶霞住了12天,她不得不回家了,王玉明將閻寶霞送上火車,她又只身一人轉了6次車,才回到河北唐山的娘家。
此后一年多,王玉明和閻寶霞再也沒有見過面。直到1972年的12月份,王玉明已經做好了復員的準備,閻寶霞同樣帶著她做了一年的鞋子來看望丈夫。這一回,閻寶霞在這里住了2個半月時間。
1973年3月5日,王玉明正式退伍,復員回家。由于自己從17歲開始當兵,七八年間沒有回甘肅徽縣老家,家里的房子也倒塌了,他們就這樣直接回去,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,也沒地方吃。王玉明告訴妻子閻寶霞,你先回河北娘家,我自行先回甘肅徽縣,先把家里的房子蓋起來,到時候你再過來。
回到甘肅老家,王玉明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房子蓋起來,收拾利索后,他立馬給遠在河北唐山的媳婦閻寶霞寫信,讓他趕快到甘肅來。
閻寶霞來到甘肅徽縣3個月后,生下了她和王玉明的大兒子。因為當時王玉明復員拿到了240元復員費,但是在老家蓋房子,置辦生活用品,已經花得差不多了。所以,在生大兒子時,他們沒有去醫院,而是在村里找了個接生婆給接生的。
由于生產時流血過多,再加上生活條件不好,閻寶霞沒有足夠的母乳喂養大兒子。當時,王玉明的大姑在山上住著,距離王玉明家有10里地,她家里有一只母羊,王玉明每天都會花3個小時時間往返20里地,從大姑家拿回一點羊乳,用來喂養大兒子。
剛走到家門口,王玉明就聽到大兒子在哇啦哇啦地哭,他是被餓哭的。
由于王玉明每天要忙于給大兒子取奶,還要種地、拾柴,家里家外一攤活,除了能夠及時給媳婦做頓面條吃,他沒有太多閑暇時間與其交流,她只能自己一人帶著孩子待在家中。
就這樣,一個多月過去了,閆寶霞的身體越來越虛弱,各方面的壓力下,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。
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離
由于自己一個人實在照顧不過來,為了讓老婆能夠得到更好地照顧,王玉明將閆寶霞和孩子送到了河北唐山老丈人家,希望在更多親情的幫助下,閆寶霞的病情能夠得到緩解。
而王玉明又只身一人回到甘肅徽縣,找了一份臨時工作,在徽縣的機械廠上班。那個時候,他一個月42塊錢的工資,他每個月將20塊錢打給老婆和孩子,剩下的除去人情世事外都攢下來。
好在,轉過年來,王玉明因為工作出色轉正了,成為正式工后,王玉明不光工資待遇上漲了,還多了探親假。他每年都要回河北唐山去看望老婆和孩子,每次要回甘肅時,閆寶霞總是拉著他的手,流著眼淚將他送上火車。
「你走吧,快去忙工作吧,我們明年再相見,只要你惦記著我們娘倆,一年的時間也很快」,雖然很是不舍,但閆寶霞不想讓王玉明擔心,她依然在鼓勵著自己的丈夫。
1976年7月23日,王玉明再一次回到河北去探親,沒想到剛住三天就遇到了唐山大地震。當時,王玉明已經睡著了,閆寶霞帶著孩子在另一個房間,她看到房子搖晃后,趕緊抱著兒子從窗戶跳了出去,可出去后卻沒見到丈夫王玉明。
她把孩子放下后,趕緊又從窗戶鉆了進去,將丈夫王玉明喊了起來。
在拽著王玉明往外跑的時候,房梁斷裂,塌了下來,正好砸在閆寶霞的腿上,瞬間劃開了一條大口子。為了救丈夫,閆寶霞什麼都顧不上了。
結婚10多年間,王玉明和閆寶霞聚少離多,真正在一起的日子總共也沒有幾天。
在大兒子10歲那年,閆寶霞帶著兩個孩子來到甘肅徽縣,這次,他們一家終于能夠團聚在一起了。
看著家里的日子不好過,閆寶霞心中很著急,她和丈夫王玉明商量后,去批發了一些冰棍來賣,當時批發一支冰棍3分錢,她賣5分錢,頭一天就賣了2塊錢的。看到自己能掙錢,閆寶霞發自內心的高興。
在王玉明心里,老伴閆寶霞跟著他吃了太多苦,她干了那麼多活,也掙下了一些錢,可是她走丟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沒拿,他一想到這里就忍不住的哭了起來,他覺得虧待老伴太多,她在外面受了大罪了。
大兒子在蘭州買房子的時候,閆寶霞拿出自己積攢的11萬塊錢,全部交給了兒子,而她卻舍不得花一分錢。
自從閆寶霞患上阿爾茨海默癥后,她很多時候都是在迷糊著。2008年,王玉明一家搬到了新家,閆寶霞很開心,自言自語地唱起了一段歌曲,她的內心是很高興的。
但是,也就在搬進新房子的這一年,閆寶霞的記憶性下滑更加嚴重。有時,王玉明給她買的新衣服,她舍不得穿就藏起來,等再找的時候卻找不著了,她就埋怨說是老伴王玉明給她偷走了。王玉明給她找出來時,閆寶霞高興地像個孩子一樣。
再就是,閆寶霞有時會炒菜,但是她記不清放了幾遍鹽,經常是剛開始炒放一便,中間放一便,出鍋時再放一遍。
王玉明害怕自己走在她前面去,她得不到更好地照顧,于是就給閆寶霞花了39500塊錢買上了高檔養老保險。有了這每個月1200多塊錢的養老金,再加上兩個兒子每月幫助一些錢,即使自己老去以后,老伴閻寶霞也能夠雇個保姆,好好地生活了。
安排好這些后,王玉明就放下心了,但任誰也沒想到,2018年1月25日晚上7點多,老伴閻寶霞走出去20分鐘后,王玉明發現事情不對勁,趕快出去尋找,可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。
那天晚上,王玉明沒有休息,一直找到凌晨4點鐘,他熬不住了,等天一亮,他就報了案。同時,從那一刻起,這位72歲的老人獨自一人背起行囊,他有時候騎著腳踏車,有時候徒步,沿著老伴走丟的方向一路找去。
王玉明背著一個大背包,里面裝著他的一床行軍被,還有老伴閻寶霞在2008年給他做的一雙鞋。每天天黑,不論走到哪里,他拿著塑料布往地上一鋪,簡單地蓋上行軍被湊合一晚,天一亮,他繼續踏上尋找老伴的旅程。
2年多,王玉明老人推著那輛腳踏車,走過了12000多里地,每到一個地方,就會貼上尋人啟事,他已經連續貼了20000多張了。
王玉明心里很難受,他想著,自己餓了還有人能給口饅頭吃,渴了有人能夠給口水喝,而老伴閻寶霞呢,誰會給她飯吃,誰會給她水喝。天氣冷了,她到哪里去避寒呢?在啃著饅頭的時候,王玉明總是能夠想起老伴,想著想著他就不由自主地哭起來,再也吃不下去了。
曾經有人問王玉明,你已經72歲了,只憑你自己騎著腳踏車去找,那得找到什麼時候啊?
王玉明回到,只要我還活著,我就要一直找下去,直到我倒在外面,再也沒有去尋找了。如果到那時,我還找不到老伴閻寶霞,那我也不會有什麼遺憾了。
王玉明與閻寶霞的婚姻已經走過50個年頭,他自己非常內疚,一輩子沒給老伴做過什麼好吃的,好不容易到了享福的年紀,她卻因為阿爾茨海默癥走丟了。更讓王玉明苦惱的是,他走遍12000里地,圍著老伴走丟的范圍,挨著找尋了一遍,還是沒有任何結果。
50年金婚之際,王玉明給還不知道現在何地的老伴閻寶霞寫了一封信:
這兩年不知道你走到哪里去了,你一定受了很多苦。我們兩個在一起已經50年了,你從2000多公里外跟著我,來到徽縣,你受苦了。
我們十幾年分居兩地,頭幾年,好幾年才能見一面。
我們兩個過著牛郎織女般的生活,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苦,現在好了,條件好了,我說我們要永遠在一起,再也不分離。
你現在去哪了,我欠你的太多了。你走到光明處,有好心人給報個信,不論天涯海角,你的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。
老伴、老伴,老來相伴,王玉明與閻寶霞兩位老人的感情讓人非常感動。阿爾茨海默癥是一個非常緩慢而殘酷的疾病,我們目前的醫療手段和藥物并無法治愈這個疾病。
對于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家人,我們無法幫其解除疾病的困擾,能夠做的就是盡量保證他們的安全,比如給他們隨身佩戴GPS定位器,在他們身上佩戴信息卡或者帶有家人聯系方式的手環。
當然,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細心如同孩子般的照顧,就如同他們對待兒時的我們一樣。
你身邊有沒有像閻寶霞老人一樣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親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