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條山,位於山西省西南部,這裡有晉西南的獨特風光,不同於北方大多山脈的乾旱少雨,這裡位於黃河幾字形的大轉彎處,黃河挾裹的水汽讓這裡氣候相對濕潤,從而造就了這裡秀美的自然風光。
週末,晉南中條山區,在五龍山下一個自然村落采風。鄉間路遇一隻狗狗,沖著來人,繞膝撒歡,「汪汪汪」叫著,時遠時近。攝影師好像能聽懂這個靈性的心事,就緊跟其後,不妨去狗狗的主人家看看。
小路深處,看到一戶比較講究的門樓。門樓裡有一條下行並拐彎的通道,這樣的結構特點,裡面一定是個地窨院。地窨院又稱地坑院,是黃土地上向下挖掘出的地下四合院,這種民居形式目前僅在黃河兩岸豫西和晉南地區少量存在。
迎著狗狗充滿期許的目光,攝影師決定走進這個農家小院看個究竟。
穿過大於90°拐角的地下通道,眼前是一個小地窨院,院中豎著一面照壁,四周是三眼已經廢棄的窯洞,放置雜物。
照壁後面是一孔磚砌的窯門,門洞裡可以看見一個女人正在忙碌。原來後面還藏有一個院子,這是十分稀罕的二進式前後地窨院。
一進小院的俯視圖,一個附屬的收納雜物的場所,院裡長著三顆小樹。
後面的主院落是個寬闊敞亮的四合院,正房一眼大窯,兩邊各有兩孔偏房。院落乾乾淨淨整齊有加。兩顆冬青樹鬱鬱蔥蔥,院中小花壇花草正茂。
正房窯前,小狗狗「汪汪汪」向女主人彙報著有人來了。女主人問攝影師,是不是運城來照相的?以前院裡來過幾回照相的,都是小狗引進來的。讓它看家護院,它卻成了接親戚的了。這小狗是幾年前女兒在運城街頭收留的,送回讓她排遣寂寞的。
不曾想到它對運城來人這麼靈性。
正房的窯裡,還有一位老人剛剛用過下午飯。女主人介紹說,那是她親爹,今年92歲。
女主人說,這座前後地窨院裡就住著她父女倆。她姓任,68歲,奔七的年紀了,是任家的獨生女,當年留在家裡。20年前入贅的老伴因病離世,3年前母親走了,如今她守在家裡侍奉九旬老爹。
在這家院裡攝影師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,三伏天,土窯裡掛著門簾生著火爐。問主人為啥這樣,難道不熱嗎?任大媽告訴來人,土窯冬暖夏涼,住慣了感覺爽快,但窯洞缺點是潮氣大,咱這地坑院靠山近,遇見下雨天,潮氣甚至可以摸出來,所以窯裡生著火爐,便於祛潮,同時可以做飯。門簾時防止院子裡潮氣侵入。
牆上掛著溫度計和濕度表,看看你就知道了,大媽說。仔細一看還真是,窯裡即便是生著火爐,溫度不到22°很涼爽,濕度65°正舒適。
和往常一樣,父親餐後會搬個座椅在院子裡的花園旁坐上一會。花園裡多是常見易養的花花草草,特殊的小氣候使它們發育的非常完美,給父女倆生活裡平添了無限樂趣。
花園、老人和狗,田園的日子,養生的環境,慢生活的節奏,讓來人有些羡慕。攝影師建議把院裡幾孔窯拾掇一下改成民宿,可以讓城裡人來分享一下。女主人說,有人也曾經提出高價購買,但不想因此打|破|老父親寧靜的養老生活,都予以謝絕。
這個院落沉浸著家人過多的情感。
上世紀1979年,舉全家之力修建的,當時方圓幾裡算是好院子,如今已經四十年了,可以說是最後的地窨院。之後進入八十年代,農村建房觀念也發生巨大變革,平房瓦房成為時尚,沒人再去挖地坑院了。這段直白,道出了藏在這個院落中難於割捨的情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