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:楊絳和錢鍾書是「極通世故,不善交際」,能看透世間真相,卻安然于世外;他們就如同「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,仍然熱愛生活」一樣。他們是聰明的,也是通透的。
一件隱身衣,可以使他們「擺脫羈束」,不受干擾,潛心學問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《隱身衣》講了三個問題:
1、卑微是常態,人都要接受自己的卑微。每個人的天資不同,志趣不同,「是什麼材料就充什麼用」,不是人人的人生都可以達到輝煌的,世間多數人是處在卑微之中的,這一點不可否認。
然而世人大多又極不能接受自己的卑微,對卑微「非但不以為寶,還惟恐穿在身上,像濕布衫一樣脫不下。因為身處卑微,人家就對你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見而無睹。
你覺得受了輕視或怠慢或侮辱,人家卻未知道有你;你雖然生活在人世間,卻好像還未具人形,還未曾出生」。
2、卑微不都是不好的,就像隱身衣可以給人自由一樣,卑微也能給人意外之喜。安心處于卑微的多是「高人」,他們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致。身處卑微,可以潛心完成自己的事;身處卑微而能有所得,賞世間美景,得日月精華;身處卑微,「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,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」。
3、身在卑微不卑微,關鍵在自己。什麼是卑微?卑微是相對的,不會算絕對的。人的尊卑,不靠地位,不由出身,最后只看你自己的成就。在卑微時應是努力向上,勿自暴自棄,不能失去自我,活出自我的價值才是真。
不過分奢求,安守自己的位置,做切實的努力。
像「薺菜開花」獨自優美,并不要跟牡丹攀比;像「勿忘我」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,并不求人「勿忘我」,就足矣。
而最重要的是成熟的心態。楊絳說:
肉體包裹的心靈,也是經不起炎涼,受不得磕碰的。要煉成刀槍不入、水火不傷的功夫,談何容易!如果沒有這份功夫,偏偏有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,就難保不氣破了肺,刺傷了心,哪還有閑情逸致把它當好戲看呢,況且,不是演來娛樂觀眾的戲,不看也罷。
獲得人間智慧必須身經目擊嗎?身經目擊必定獲得智慧嗎?人生幾何!憑一己的經歷,沾沾自以為獨具冷眼,閱盡人間,安知不招人暗笑。因為凡間的隱身衣不比仙家法寶,到處都有,披著這種隱身衣的人多得很呢,他們都是瞎了眼的嗎?
身處卑微,心有內容。不至于被殘忍的世態真相氣破了肺,刺傷了心。錘煉心態,經得起世態炎涼;不該看的戲不看,身處卑微已經夠真實了,沒有必要多看,要另找獲得智慧的途徑。
《隱身衣》寫了一種處世智慧。有時候,人要做出點成績,必須要遠離世事喧囂,「躲進小樓成一統」。像楊絳夫婦這樣的高人是要煞費苦心,穿一件隱身衣,以不被世事干擾,才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;而我輩隱身衣已備,是不需要煞費苦心的,但卻需要使自己智慧的生活。
1、練就認清世相的智慧
卑微的人,大多都有怨天尤人怨自己的心態,以為世界是多麼多麼不公。實際是不知世事的真相,或者即使知道也不認可,總是「意難平」。
《孟嘗君列傳》說了這樣一個故事:齊王受了秦國和楚國的詆毀離間,于是廢棄了孟嘗君官職。諸門客見孟嘗君被廢了,就都離開了他。后來馮驩在齊王和秦王之間周旋,孟嘗君的相位才得以恢復,「與其故邑之地,又益以千戶」。
之后,孟嘗君見到馮驩嘆息著說:先生知道,我有食客三千多人,我一向待客沒有失禮過。門客見我一朝被廢,都背棄我,離我而去。現在有賴先生我得以官復原職,我要看看這些門客有何面目再見我,如果誰再見到我,我一定要吐到他臉上,大大地侮辱他。
馮驩說:
夫物有必至,事有固然,君知之乎?」……生者必有ㄙˇ,物之必至也;富貴多士,貧賤寡友,事之固然也。君獨不見夫趣市者乎?明旦,側肩爭門而入;日暮之后,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。非好朝而惡暮,所期物忘其中。今君失位,賓客皆去,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。原君遇客如故。」
馮驩的意思是說: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,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。生命都有ㄙˇ亡的時候,這是生命的必然趨勢,富貴的人多賓客,貧賤的人少朋友,事情本來就是如此。你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?天剛亮,人們向市集里擁擠,側著肩膀爭奪入口,日落之后,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。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,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在市集中已經沒有了。
如今您失去了官位,賓客都離去,你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。希望您像過去一樣對待賓客。
馮驩說的就是「人走茶涼」的世態人情。現實中,人們往往雙重標準,遇到這樣的事就會憤憤不平,大傷腦筋,不斷糾結誤一生。
世人看你,出身、金錢、名譽、地位、才貌,因素太多,當你不具有這些的時候,你可能就是卑微的。你出身一個貧困的家庭,你不具備美貌,你不具有才華,都難免使你處于卑微。有人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,然而又有幾人呢?所以人生起點是不同的。然而也有人出身卑微,經過努力,成就不一樣的人生,這樣的也有一些,如拿破侖,林肯等,所以卑微又是相對的。
所以,只有正確看待人間世態真相,才能接受自己的卑微,擺正心態,少些煩惱,多些快樂。只有以清眼觀世態、看人情,才能冷靜不糊涂,不被世相所左右。并且能有深諳世故而不世故的善良和成熟。
2、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
真正的高人,往往希望藏身人海中;越是卑微的,越盼望被認可。
有一次媒體邀請楊絳參加作品研討會,她沒有去,還有幽默地說:稿子交出去了,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。我只是一滴清水,不是肥皂水,不能吹泡泡。
錢鍾書是有名的拒絕參加活動的人,拍攝《當代中華文化名人錄》時,某省電視台派人跟楊絳電話談了兩個小時,得到的回復還是「不行」,對方在電話中說:被錄制的文化名人,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報酬——錢,錢先生立刻從旁插話道: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,難道還迷這錢?
他們對一切他們不愿意做的活動都毫不留情的加以拒絕,就是因為他們對世事真相的透徹觀察,從而把握自己,主宰自己的生活。
我輩卑微之人,會因為卑微而不知自己的生活有什麼,不知自己要做什麼;不知道拒絕不屬于自己的生活,以致于忙忙碌碌,一無所獲,怨天尤人,苦不堪言。
卑微者應該樹立大志,努力向上,我的生活我做主,做自己,做自己該做的事。該做什麼,不該做什麼,要心知肚明,頭腦有數。
越在卑微中越應該如此。
楊絳的《隱身衣》收在她的《將飲茶》中。楊絳以其娓娓道來的冷靜平和,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博學、睿智、高尚的靈魂,解答了她光彩奪目又遠離喧囂的獨特的人生。「身處卑微的人,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,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」,已成為世人牢記心中的智慧之言。
讀罷此文,除了感受先生的偉大,更希望我輩卑微之人,并不以此為羞,而能成為主宰自己生活的智慧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