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。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,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。
確實,人生有尺,做人有度。無論是誰,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則,堅守起碼的底線。底線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最低限度,突破了底線,我們就很難找到內心真正的歸屬。
所以,不管到了什麼年紀,都要守住這幾條底線。
人生匆匆,不過百年。
人已到中年,收起自己的大方,守住自己的善良,把日子過好,比什麼都重要!
很多家庭,女人在家裡管教孩子,男人在外面努力賺錢,兩個人分工協作,家庭才會越來越旺盛。
可是,女人如何管教兒女,真的是「責任重大」,稍有不慎,就會養出敗家子。
前天下午,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個小視訊:一個四十多歲的母親,被兒子責駡。兒子想要拿錢去網咖,母親不願意給錢,因此導致了衝突。忽然,兒子不由分說,搶走了母親的挎包。
我想,為什麼兒子會如此放肆?難道是天生的嗎?多半是母親從小把兒子慣壞了,從來沒有拒絕過兒子,做了有求必應的母親。
過分關愛兒女,往往是很多母親容易犯的錯誤。寧願自己節衣縮食,也要送兒女讀書,這是「激勵」;寧願自己不吃不喝,也要滿足兒女亂花錢的願望,這是「愚昧」。
聰明的母親,不會對兒女太大方,懂得拒絕兒女的要求。兒女慢慢長大,母親就應該逼著他們慢慢獨立,讓他們吃點苦頭,感受到社會很無情的一面。
中年女人,多半是為人母了,要關愛兒女,但是不要代替兒女去奮鬥,不要把兒女養廢了。
有人說:「是你的,擋不住;不是你的,留不住。」
對于感情,應該順其自然,不要糾纏不清。可是,一個中年女人,對婚姻太大度了,對丈夫的言行,總是一種「不聞不問」的態度,丈夫就容易變心。
對于丈夫的交際圈,女人應該管一管;對于丈夫的收入,女人應該管控住,掌握經濟大權;對于丈夫的事業發展,女人要操心,別以為和自己無關。
真正幸福的女人,往往是在家裡比較強勢的人,一邊善待丈夫,一邊「管著」丈夫,夫妻之間的距離不會太遠。
好的婚姻,靠經營,不能盲目追求個人自由。夫妻本是一根繩上的螞蚱,千萬不要隨便把繩子鬆開。
人到了一定年紀,就應當沉澱下來。
話別說太滿,事別管太寬。
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忙,能幫就幫;
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忙,切莫逞強。
這不是人情冷漠,而是懂得分寸。
逞強去攬下沒把握的事,既耽誤了別人,又拖累了自己,反而是不明智之舉。
俗話說得好:「一升米養恩人,一斗米養仇人。」
我的同事小梅,在下鄉走訪的時候,遇到一個叫王海的男孩。
男孩從小就失去了父親,母親也改嫁了,他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。
小梅覺得男孩可憐,就給了他幾百塊錢。
後來,小梅每年都會送一些米和油給男孩的爺爺奶奶。
上個月,男孩的爺爺走到我們單位,要求小梅給王海交學費。
小梅當時就拒絕了,畢竟她的家庭也不富有。
男孩的爺爺發飆了:「你就是假惺惺幫助我們,真的太可惡了。」
一句話,讓好心人寒心啊。
如果對方人品不好,不管他多可憐,你都要繞道而行。
與人為善是品德高尚,但善良也要有尺度。
別把自己的善良給錯了人,善良很貴請別浪費。
中國有一句老話:「在家靠父母,出門靠朋友。」
但另一句古語又言:「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」
曾國藩曾說:「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。一生之成敗,皆關乎朋友之賢否,不可不慎也!」曾國藩認為,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,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,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、品性優良緊密相關。
擇善人而交,擇君子而處。
有人說,最好的朋友是出世的智者,入世的強者,正常而陽光的普通人。
前兩者很難遇見,但正常而陽光的普通人,卻是每個人都可以交往到的。他們無謂年齡、性別、階層,但他們一定有根植于內心的人品。
一個人最真正的資本,並不是美貌,也不是金錢,而是這個人的人品。
而人品不僅是一個人最持久的魅力,還是一個人的最高學歷。
交友如此,做人亦如此。
世間紛擾,亂相敝目,混沌蒙心。
守得住這條正道,才能在萬千人當中,交下最值得交的那個;在萬千種選擇中,選出最有意義的那種。
餘生有限,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。來不拒,去不留,人生才能肆意暢快。
做人,要有大的格局,但還要注重細節。
俗話說:「細節決定成敗。」
做一個細心的女人,對生活的點滴有自己的主張,生活才會更加幸福。
做人,不要好了別人,為難了自己,小氣一點點,臉皮厚一點點,才對得住自己。